拂去历史的尘埃——昭君出塞再评价

发布时间:2014-07-14 浏览次数:5720 来源: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

  [内容提要]  昭君出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事件,千百年来,围绕昭君出塞的各种是非论断一直纠缠不休。中央电视台投资拍摄的大型历史传奇剧《昭君出塞》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人性化的解读,本文结合剧中人物的性格、演员的演绎、台词的精彩、剧情的丰富等多方面论述,阐明这一解读拂去了千百年来洒落在历史上的尘埃,让我们看清了一个大气、沉着、心胸宽广、志向远大的昭君。

  [关键词] 王昭君 呼韩邪单于 战争 和平 爱情 诗意 人性化


  一、 一个传奇的女子,一段瞩目的历史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家喻户晓,王昭君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能入选“四大美女”,仅仅有美貌是不够的。王昭君最受后人关注的,还是她那段出塞和亲的经历。 


  为什么和亲?为什么自愿请行? 


  史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不要说是在汉代,就是在现在的女子看来,出塞也决不是一件寻常事。且不说塞外关山阻隔、风沙漫漫,只要想一想远离故土亲人、孤赴异域的寂寞,就足以令一般人胆颤心惊,避之惟恐不及。就为了所谓的“不得见御”,甘愿远赴他乡度过后半生,昭君会是这样气性大的人吗?


   “呼韩邪单于在位二十八年,建始二年死。又立呼韩邪单于前妻之子,复株燊鞮为单于。复株燊鞮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


  如果昭君气性这么大,她还会忍受伦理观念不同的委屈改嫁前夫之子,并“生二女”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昭君出塞后,汉匈之间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根据相关史料,昭君及其后代为汉匈友好做出了很多努力,深受人民爱戴。这样一个奇女子,当初出塞的动机竟然是所谓的“积悲怨”,可信吗?只能说,在中国男权社会的记载中,他们看不到女人的大气、不甘平庸的远见卓识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随着时光的流逝,后世文人的牵强附会又掀起了一场场“昭君怨”的风波。就连白居易和杜甫这样务实的诗人也吟诵道“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些溢满悲怆的诗句,给昭君出塞的历史蒙上了一层层灰尘,掩盖了真实的王昭君。 


  二、 一部精彩的解读,一份深切的感悟


  由中央电视台投资拍摄、冷杉导演的大型历史传奇剧《昭君出塞》,展开了对这一事件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从前所未有的人性化角度进行演绎,随着剧情的发展,一段尘封已久的出塞传奇渐渐浮出水面,而一个大气、冷静、聪慧、真实的昭君也抖落了身上的尘埃,出现在观众面前。 


  以往围绕昭君出塞动机的解读都一口咬定是“汉宫怨”,甚至将莫须有的罪名加在一个画师身上,没有人真正去探索昭君的思想、见识、才干。而《昭君出塞》塑造了一个卓然独立的王昭君,她有着聪慧的头脑、丰富的思想、非凡的见识以及悲天悯世的情怀。 


  在剧中前半部分,童年的小昭君就有了“匈奴人也是人,好人坏人不在于是汉人还是匈奴人”的可贵认识。跟随父亲王襄将军在边关原阳长大的昭君,对汉匈百姓因战乱而遭受的悲苦感同身受,内心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她常常遗憾自己生为女儿身,不能像男儿一样驰骋沙场,为国家、为百姓做一番事业。但面对殷如墨关于女子的质疑时,她又淡淡一笑,反问道:“是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女子,就不去想活着的理由了呢?”这句话让人动容且意味深长,好一个慧质兰心、巾帼不让须眉的王昭君! 


  这样的昭君,回到家乡无奈入宫之后自然不愿意被禁锢在牢笼之中。在与女官萧善音谈天时,她吟诵出“无情最是帝王家”的诗句,表明了自己对宫闱生活的厌恶,她无时无刻不想脱离皇宫的羁绊,去实现生命的价值。所以在和亲机会到来时,她自愿报名请行,为了自由也为了生命的意义,她的心愿是效仿前朝的女官冯僚,为汉匈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惟有这样的昭君,才能够千年不朽芳名流传。 


  由李彩华演饰的王昭君神态安详、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一颦一笑尽显大家闺秀风范,惟有这样的昭君,才能配得上她宽广的胸襟、高尚的情怀。 


  不知是不是大汉族主义观念作祟,在关于昭君出塞的各种传说中,极少有人关注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关注他是怎样一个体会到和平重要性的首领。《昭君出塞》在展示草原纷争的同时,也大体披露了呼韩邪单于的生平事迹。于是,在灰尘堆积的历史中,一个睿智英武、仁慈宽厚的少数民族君王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面前。

 

  由罗嘉良演绎的呼韩邪单于,身上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气势和内敛的霸气,但他又有一份宽厚的仁心。他体谅百姓、平易近人。为了匈奴的百年基业,为了百姓们安居乐业,明智的他愿意主动向汉朝示好、俯首称臣。并“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远无兵革之事。”他的一生都在为匈奴的统一、百姓的幸福而操劳,他是草原上真正的明主。 


  这个有血有肉的单于是《昭君出塞》最成功精彩的人物刻画,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流落的传说


  剧中最富诗意、引人入胜的,当属上元之夜走出宫门的昭君与便装游长安的呼韩邪单于的“花灯初会”。这是此剧的创新之笔,虽过浪漫,但却合情合理、丝丝入扣。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共同期盼使两颗志同道合的心走到了一起,萌发了一段情深意浓、真挚感人的爱情,为昭君出塞后的幸福场景做足了铺垫。 


  关于王昭君的感情所在,史书上没有一点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记载。这份解读也许仅仅是揣测,但它却是《昭君出塞》最大力度地拂去那些洒落在历史上的尘埃,并扩充了昭君的人生意义所在:一个传奇女子对自由人性的追求;一个平凡女子对浪漫爱情的期盼;一个勇敢女子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此外,汉元帝的懦弱无能;皇后王政君的不动声色、暗行逆施;王漭从迂腐到随波逐流的无奈;毛延寿对昭君的热爱与自私;殷如墨内心的扭曲和执迷不悟;赵遂的忍辱负重;呼图吾斯的粗犷执拗;端榘阏氏的心狠手辣;阿诺兰的胡搅蛮缠;看破深宫的萧善音;贪慕荣华的傅子云……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交织着汉匈局势、宫廷倾轧、权力追逐、人性内核,衬托了昭君的洁身自好、高尚情操,以及对民族大义的敬重和褒扬。 


  所有这一切,都是前人解读昭君出塞时所忽视的,但《昭君出塞》并没有,它成功地拂去了历史的尘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美无暇的昭君。


  三、 一本落幕的剧集,一场深刻的思考


  每个人对历史都有着自己的感悟与理解,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昭君。电视剧《昭君出塞》的解读,从内到外勾画了王昭君的思想、气质、才识,依稀仿佛,历史上的昭君正通过这份解读现身荧屏,她娥眉秀发、明眸皓齿、怀抱琵琶、浅颦低笑,冉冉向我们走来。 


当一切悄然远离,一切的喧嚣归于平静,一切的纷争归于安宁后,《昭君出塞》留在观众心里的,不是画像的失意;不是出塞的悲嗟;不是人生的孤苦,而是对爱情的珍视;对民族大义的奉献;对真善美的颂扬。人性的美好是人类灵魂永恒的归宿,对于和平的期盼更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怀。


  历史的长河流到今天,已经负载了太多的杂质,河水已不若当初的清澈透明。感谢《昭君出塞》的播出,它拂去了那么多厚重的灰尘,清理出一条干净的河道,给了观众一份美好的体会,给了昭君一个诗意的未来。 


  历史,不只是历届帝王争权夺势的舞台,它也容纳了平民百姓勇敢抗争的身影。它不只唱着朝代更迭的哀歌,也飘荡着欢快的民间小调。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历史,那时,该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
 和平,不只是汉匈百姓的期待,也是所有民族的愿望。不只是古人的憧憬,也是今人的遐想。在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同时,我们又该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做些什么呢? 


  故事也许已经结束。 但思考仍将继续……


  [参考文献]

  1、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中华书局

  2、汉 班固著《汉书》卷九十四《匈奴传》 中华书局

  3、《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九 相和歌辞281页 《王昭君二首》 白居易作 西苑出版社

  4、《杜甫诗选注》252页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人民文学出版社

  5、汉 班固著《汉书》卷九《元帝纪》 中华书局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