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文化大讲堂】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史党社开启“交融之美”展览系列讲座首讲

发布时间:2024-11-18 浏览次数:62 来源: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

2024年11月15日,由呼和浩特博物院主办,昭君博物院承办的“昭君文化大讲堂”品牌项目“交融之美”展览系列讲座,在昭君博物院单于大帐正式启动,并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史党社带来首场讲座《内蒙古与多族共同体的形成》。呼和浩特博物院、昭君博物院、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近130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史教授分别介绍了民族的概念、族群互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讲座围绕民族与族群理论;先秦、秦汉内蒙古的民族;内蒙古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贡献三个方面展开,综合利用传世文献、考古文物、历史学、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内蒙古先秦、秦汉时期的族群交流交融做了深入的探讨。中华民族多族共同体经过先秦长期孕育、发展,在秦汉时期形成。其中华夏内部各支以及华夏与“蛮夷”的互动,是其最为主要的动力。先秦、秦汉时期与内蒙古相牵涉的边缘族群鬼方、猃狁、白狄、山戎、林胡、楼烦、东胡、匈奴等,曾与中原族群发生过密切关系,并以这种方式参与了多族共同体的塑造过程,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讲座结束后,史教授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反响热烈,深受广大嘉宾好评。

随后参观了昭君博物院基本陈列展览和“交融之美——昭君出塞和亲之路沿线精品文物专题展”。

“交融之美”展览系列讲座充分发挥了公共教育效能,发掘展览内涵,扩充展览阐释新途径。昭君博物院的重要科普和文化交流平台,“昭君文化大讲堂”响应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深度与广度、线上与线下、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打造集学术研究、展览阐释、社教科普一体化的新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模式,为打造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