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阳光,带着你游览昭君博物院

发布时间:2015-05-15 浏览次数:2352 来源: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公元前37年,王昭君被选入后宫,为汉元帝待诏。公元前33年,在汉匈两族人民迫切要求民族和好的形势下,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做了单于的阏氏,促使了汉匈两族之间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相处。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



 昭君墓,蒙古语称为特木尔乌儿虎,意为“铁垒”;文献记载亦称青冢,从唐代开始有明确记载。据考证,它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高达33米,底面积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博物院参观内容主要有汉代阙门、嫱云浮雕、董必武题诗碑、王昭君雕像、神道石像生、青冢牌坊、和亲铜像、匈奴文化博物馆、昭君故里、和亲园、青冢藏墨、单于大帐、墓表、昭君传说故事陈列、历代诗碑廊等。



嫱云浮雕:位于景区大门南侧、停车场内,坐南朝北。内蒙古博物馆雕刻家张恒于1997年创作,花岗岩材料,长10米,宽6米,表现了昭君和单于与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景象。



董必武题诗碑:1963年10月,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视察昭君墓写下了一首讴歌民族友好的绝句:“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对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王昭君雕像:高3.20米,汉白玉材料制成,该雕像生动地刻画了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历史形象,雕像由昭君家乡---湖北兴山县人民政府赠送,以此表达两地人民的友好交往和情谊。



匈奴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m2,主体以古朴的草原游牧民族风格为表现形式,具有东西文化交流的特色,顶部为匈奴王冠—雄鹰展翅青铜装饰物。陈列内容以出土文物,文献资料及其它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展示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匈奴历史文化的全貌,让读者通过了解匈奴历史和汉匈关系,从而更加深刻理解昭君出塞的历史功绩。



和亲园:建筑面积3000m2,主体为汉代风格,顶部为汉代出土文物—仙人承露青铜装饰物。内部功能为游客接待中心,另外,在一楼大厅全天都有湖北编钟演奏,昭君出塞等古典音乐,每场15分钟。



单于大帐:匈奴王庭所在地,是单于处理国家事务、召集军事会议、接见外国使节、颁发诏书的活动场所。



内部为演出厅,演出大型实景舞蹈诗《昭君情缘》剧目由中央民族歌舞团、海政歌舞团著名导演、舞蹈家、作曲家联合打造,它以昭君出塞、民族团结为主线,从现代的观点诠释昭君的爱情观和民族观,同时以汉代宫廷舞蹈、埃及、阿拉伯城外风情舞蹈,及古朴的北方民族舞蹈等情节为表现力,让游客去体会古代游牧民族匈奴的文化气息和魅力,去了解匈奴文化与蒙古文化的不同之处。



昭君故里:建筑面积1800m2,由昭君宅、昭君祠堂两部分组成,按1 :1的比例,从昭君家乡建筑复原,通过院内建筑及其200多件民俗实物,让游客如身临其境,充分了解昭君家乡生活和风土人情。



    青冢牌坊: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亲笔书写。三间四柱式仿汉代石牌坊,是进入墓区的标志性建筑。



    和亲铜像:广州美院雕刻家潘鹤于1987年创作,高约3.95米,重5吨,体现了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婚后庆典时,双双骑马向西而行的历史性场面。



青冢藏墨:建筑面积为430m2,仿清代勾连式风格,主要陈列解放后社会各界人士歌咏昭君的书画作品。



墓表:位于墓体前东西两侧,表示墓主人身份的小型建筑,高约9.3米,重约45吨,北京花岗岩材料,汉墓前典型标志性建筑。


近年来,昭君墓以其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每年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先后接待了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众多知名人士,成为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昭君文化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赞美:“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名扬世界的旅游胜地。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