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溪·小礼溪

发布时间:2023-07-7 浏览次数:642 来源: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

西汉元帝时,昭君被选入宫。她辞别二老双亲和乡亲父老以后,心乱如麻,愁眉不展地登上彩凤小舟,顺流东下。当凤舟绕过妃台山下的珍珠潭时,昭君回首北望,双亲故里被山峰遮住,什么也望不到,只剩一片泪眼模糊。“日近长安远”,亲人转瞬不见。从此一别,再见何日?唉,真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她在无可排遣悲伤心情的时候,抬头一望西岸,就见两山之间夹一溪流,涓涓潺潺,清澈明亮地流入县河,更是百感交集。她想到爹娘啊!故里和乡亲们啊!......女儿这一去,正好比这小溪流进县河,县河汇入长江,长江注入东海一样不复返了!诗人说的“人生常恨水常东”,果真是了。于是吩咐艄公停桨住桡,放下手中琵琶,站了起来,颤巍巍地向着故里北方行个小礼,以表诀别之情。她一边行礼,一边还喃喃地祈祷:“养育之恩,今生难报,骨肉之情,一刀切断,如之奈何?爹娘啊!孩子只有向您们行礼而已!”那种挚情敬礼的表现真正体现了“缘手情,止手礼”的《诗经》主旨,随从人员及艄公也都被她那真情和礼仪感染了,洒下了同情之泪。后来,人们就因为昭君曾在那里行过小礼,把那条小溪叫做“小礼溪”

礼毕,凤舟继续进发,昭君的离愁别恨也随着行程的渐远而起伏。她觉得刚才行过的小礼还不足以满足自己感情的表达要求,心理上仍然得不到平衡。不禁轻吟:“高山巍巍,河水淡淡。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当时昭君呼父唤母、声泪俱下的情景,人们可以想到《毛诗序》里说过的“....言之不足而长言之,长言之不足,而歌咏之,歌咏之不足,而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也”的话。昭君是位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在那种时刻,悲莫悲于生别离,她当然不会是手舞足蹈,只会仍是以行礼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当凤舟行到西岸两山之间,一条比“小礼溪”流量更大的溪水时,她再次吩咐艄公把船停下,比前面更恭敬地向着故里给父老乡亲们行了一大礼。以表诀别之情并默默祝愿大人健康长寿。因此,后来人们就把那条溪叫做“大礼溪”。

“小礼溪”和“大礼溪”的得名由来是为了纪念昭君,是史实。可是,随着岁月流逝的久远,人们逐渐地淡忘,习焉不察,竟随意把“小礼”和“大礼”书写成“小里”和“大里”,这就算是数典忘祖了。


推荐新闻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