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伟力

发布时间:2020-11-30 浏览次数:2314 来源:月读

◎ 马   军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单于欲让其投降,遭到苏武的严辞拒绝。单于便将其流放到人迹罕至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并宣称直到公羊生下小羊才会放了他。冰天雪地、北风怒号的寒冷世界,苏武在这里一待就是十九年,饿了吃草籽,冷了拥羊群,吞毡啮雪,备受艰辛,但他出使时所持的汉节却从不离身,天长日久,汉节上的毛全都脱落了。匈奴单于见硬的不行,便改变策略,令苏武的好友、降将李陵前去探望,打感情牌,又派美女前去安慰,打温情牌,但苏武均不为所动。他日夜持节,凝望长安,忠心耿耿,坚如磐石,哪怕有了胡妻与心爱的儿子,仍然不改其志,最终毅然归汉。这时,他已由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变为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富贵不能淫其志,威武不能屈其节”,一个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却能够如此忠贞,如此执着,如此坚韧,如此强大。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两个既平常又极深刻的字眼:信念!


信念能使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元年开启“西天取经”之行,他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途中有耸入云霄的高山,有波涛汹涌的大河,有终年不灭的“火焰山”,有“拒绝生命”的无人区,还有数不清的毒蛇猛兽、土匪强盗、难关险隘。纵有千辛万苦、千挫百折,虽然历尽世间磨难,但其志如山,其心如铁,最终到达了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回了真经,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也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信念能使人傲视生死,正气冲天。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妻女受其连累,也随之失去了自由,文天祥明白,只要放弃自己的坚守,就能与家人团聚。但他不愿丧失气节,他将自己的心迹藏于衣服中:“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之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但他不是冷血动物,他也是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好丈夫、好父亲,于是他给自己的妹妹写了封信,其中说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 可令柳女、环女好做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相比于自己的生命,文天祥更看重操守,他慷慨陈词,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及《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为人们所传唱;其舍生取义的精神,至今为后人所颂扬。


信念能使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丞相诸葛亮平生志在兴复汉室,哪怕在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刻,他也从未动摇和放弃。这是他在前、后《出师表》里披肝沥胆的文字:“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其实,他说得很清楚,北伐能否成功,自己真的没有把握,因为“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所以,一个“庶”(希望的意思)字,即是他真实的心境。但是,他不管这些了,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会为兴复汉室拼到最后一刻。事实上,诸葛亮确实为他的信念不屈不挠地奋斗了一生,成为中国历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典范。其泣血丹心,令人如何能不临“表”涕零呢?


信念,能使人无坚不摧,勇往直前。有了它,女娲可以补天,精卫可以填海,愚公可以移山,懦夫可以变成勇士,血肉之躯可以变成铜墙铁壁。反之,如果失去了信念,即便气壮如牛的猛士,也会失魂落魄、瘫软如泥;哪怕人多得摩肩接踵,也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哪怕固若金汤的堡垒,也是外强中干,风吹草动之际,便会分崩离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中的这句话,谆谆告诫人们,凡事善始容易,善终困难,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如何才能破解这个千古难题呢?那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初心,绝不能因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纪伯伦语)。这就是信念,信念的伟力是无穷的,有了它,一切艰难险阻都会被克服,任何人间奇迹都可能发生。





编 者 按:注释从略,原文发表于《月读》2019年·第4期,如引用请据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曹  琪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