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不仅大慈大悲,誓愿宏大,而且大智大勇,自由自在,所以,她在醒世济生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真可谓随心所欲、变化自如。有一次,观世音往峨眉山太上老君那里炼取丹药,路过香溪,看见昭君姑娘同许多村姑在香溪边对着水梳头,她便想起来送给昭君姑娘一面铜镜,让她们对镜梳头,省些时间,也好看得真切。怎么送给她呢?送镜之前我得试试姑娘的心肠。想到这里,观世音化作一个村妇,身边带着两位童子,手中捧着一只木匣,匣中放着一面青铜宝镜,走到集市上去卖。集市上人来人往,这中间有穷的,有富的,有的良心好,有的良心坏。倘要分辨穷富,单从衣着上就看得出来,但要看出内心的善恶,这就有些难了。观世音在送镜给昭君之前,顺便给人们来个醒世警言,使善者益坚,恶者改过,不存侥幸,一心向善。这样想着,便打开匣子叫卖宝镜。不一会儿便有人上前问价,观音菩萨对他们说:“我这面镜子是一件不折不扣的稀世之宝,要卖一千两纹银,多一文不要,少文不卖。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往后即使愿出十万两银子也休想买到。”围观者一听,有的惊讶,有的讥笑,有的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是啊,一面铜镜怎能卖出此高价?这时正好有一纨绔子弟上前说:“你这婆子,为啥要这么高的价,真是狮子大张口。”观音菩萨应道,“我这面铜镜好处很多,第一,它能照出人心的善恶;第二,它能照见过去和未来的一切,好和坏都可从中看得到。有这样的妙用,难道还不算一面宝镜吗?”人们在犹豫间,观音菩萨又接着说:“不过,照我这面镜的人须得有些胆量,做过坏事不一定敢,一照就会现原形。你们谁个有胆量?上前来试一试。"那纨绔子弟一听此话,连连后退,好像宝镜已照出了他的恶行。旁边还有好多年轻子弟看情形都不敢上前照镜,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凑巧、这天昭君姑娘也来到集上,听大伙说了宝镜,便分开众人,毫不犹豫地想上前试镜。观音菩萨抬头一看,只见昭君天生丽质,肤香佩薰,明眸皓齿,暗中叹道:姑娘敢上前试镜,正是说明她心地善良,待人处事,无愧于心。这青铜宝镜只有这类姑娘才有资格佩带,真是物归其主啊!观音菩萨眼看目的达到,不收分文,便将青铜宝镜送给了昭君,化为青云而去。人们一时醒悟过来,明白刚才卖镜的村妇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于是好多百姓纷纷皈衣佛法,诚信观世音。那些作恶的幡然悔过,改过自新;那些善者更加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使得世道清静,万民乐业。话说昭君得到铜镜回家,村姑们都来对镜梳理,好不快乐。时光荏苒,晃晃数月过去。一天晚上,昭君姑娘在望月楼上温读屈原大夫的《楚辞》,一时困乏,朦胧间,有一女子叫她,说卖镜村妇要与她说话。昭君起身下楼,请村妇到家中作客。村妇不肯,径直到门前山包上,跟昭君说:“青铜宝镜凝结着天地灵气,非居家之宝,你可让它于天地之下,日月之中,如此梳妆,方能使胸襟豁达,志向高远,智慧多生。”昭君伸手欲拉村妇再问,哗啦一下,不觉醒来,发觉手中《楚辞》正落在琴弦之上,音韵使然,原是一梦。昭君朝门前望去,只见松柏林中,一物放光,似有人在光晕中理鬓。姑娘聪明过人,猜想这一定是观世音前来点化自己的,便把梦中情形跟想法告诉了父亲。王穰依了女儿,叫家人在门前盖起一个六角凉亭,将青铜宝镜安置其中。从此以后、昭君在日月的光照中,面对香溪、群山、村庄,田野、花鸟虫鱼而梳头理鬓了。天地赋予她高洁的志向;自然滋润她秀美的身姿;父老乡亲培育出她善良勤劳的品德......昭君姑娘就在这一切一切的呵护之下,一天一天地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