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姑娘

发布时间:2023-06-12 浏览次数:1301 来源: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

相传,昭君父母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至望月楼上吃茶赏月,晃惚中“月光入怀,复坠于地,后来生下妾身”(《汉宫秋》第一折)。昭君一年小两年大,到了及笄以后,长成一位“脸儿有千般说不尽的风流,……描不成,画不就,……见一面得长寿”的妙龄女郎。昭君年幼,十分懂事,不喜浓妆艳抹。生活俭朴,五岁时辞去奴婢,独居自寝,不需大人操心。据本邑传说,昭君天生丽质,声音娇柔宛转,如凤管鸾笙一般。她肤肌像豆花一样,又白又嫩,坐至席上,漏入席缝,且散发着天然的幽香。

王昭君不只是外表美,心灵更美。山中多柿树、漆树、桑蔴茶林。柿子熟了煮酒,漆籽熟了榨油,采茶、制茶……农家的孩子早当家,昭君跟村中的姐妹一道,上山摘柿子、采茶、拾麦穗,下河洗衣裳。父母并不娇惯她,培养女儿的吃苦耐劳精神。昭君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说昭君一次采茶回来,看见村姑桃花眼里含泪,问及为什么,桃花说家中已经断了烟火。昭君告给母亲,母亲送了些米面给桃花,昭君脸上才绽出笑容。

王昭君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无有不会。在她八、九岁时,父亲请来私塾先生“门庭教读”。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桃花柳绿,百鸟声喧。先生诗兴大发,吟道:“莺啼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日明。”吟了两句,皱眉捻须,接不下去了。昭君见了,也不吱声,提笔一勾,把诗中的几个字调换一下位置,不着一字,变成了一首绝妙的回文诗:

莺啼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日明。

明日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啼莺。

昭君村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两个儿子——大顺和二顺长年在外头服徭役,生活困难。王昭君便邀上村中姐妹,上山帮老太太砍柴,下地拔草,下河为老太太洗衣服,屋里屋外的活儿全都承担起来。老太太受到感动,闲暇时,就操姑娘们的针线,教大家挑花绣朵。姑娘们心灵手巧,比赛似的绣着:有绣桃花的,有绣小草的,有绣绿叶的。昭君不绣这些,尽绣山水人物、凤凰展翅、日月云彩。绣出来的景物意境深远,气势磅礴。老太太夸昭君志向远大,眼界开阔,日后必有出息。

昭君村出了个能干姑娘,十里八乡全知晓,央媒议亲的也有,但都不敢高攀。昭君性格开朗,少拘束,爱出门。有机会便独自乘船到秭归县城——看望在衙门里做官的父亲。城里人见到昭君艳压群芳的美貌,皆惊羡不已。这么一传十,十传百,昭君的名声更大了,传得更远了。约公元前三十年左右,昭君正值妙龄,时逢汉元帝遍选天下美女。花鸟使拿了圣旨,顺着长江,无论是上是下,到了南郡秭归,少不得歇橹上岸,祭拜屈原大夫。议及选美一事,邑人自然推荐到昭君。花鸟使的船儿便逆溪而上,往昭君村驶来。

昭君选美选中,将择期而行,消息传出,方圆百里,都赶来相送。十几年的闺秀生活,同父母相依为命,陡然像鸟雀飞去,大人难舍,姑娘更是难离。昭君叫艄公稳住船身,对着众乡亲拜别,行一礼,以示众位不要再送。人们舍不得昭君姑娘,仍旧尾船相送。这时前面遇一大溪,昭君走不前去,让凤船靠近岸边,以身下跪,向乡亲们行了个大礼,婉言规劝:“送得越远,姑娘越是难得行,请众位止步。”众乡亲纷纷挥手,洒泪向昭君致意,眼巴巴望着船儿顺水漂去。

香溪委蛇回漩,再行一程,拐过一个大弯,大山遮挡住视线,熟悉的昭君村,昭君村后头的山影即将在眼前消失了。伤心不忍回头望,回望心思两茫茫。昭君再次朝着家乡作揖、下拜,向家乡告别。

船儿你慢慢行,

溪水你慢慢淌。

白云你且住,

待我王嫱别故乡......

只见青山不见人,唯有溪水淌无声。昭君一时像离了群的孤雁:想到村中的姐妹,想到乡亲父老,想到家乡的一草一木,想到……一时五内俱伤,竟失声痛苦起来。众心一齐软了,将凤船稳住,待昭君哭个气醒,又才催橹前行。昭君走了,永远走了,正如清朝诗人边珏《过昭君村》吟道:

岸芷如人瘦不肥,

临流照影是耶非。

香溪碧水无情极,

一出春山便不归。

打这儿以后,人们就把昭君别乡的地方,依次都取上了带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如小礼溪、大礼溪、平揖口、思乡溪等等。人们要问昭君的传说到底有多少,兴山人民会自豪地告诉你,香溪有多长,昭君的传说就有多长。




推荐新闻

院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6公里处
蒙ICP备1800249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投诉建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登录

* 手机号码
确认登录